iPhone Air为轻薄“买单”值吗
今天
71
爱思助手开箱从快递盒里掏出 iPhone Air 上手5.6 毫米厚的机身像片薄玻璃,165 克的重量攥在手里几乎没存在感,比 iPhone 16 轻了整整 32 克。云白色的背板泛着细腻的珠光,抛光钛金属边框摸起来像打磨过的银器,可刚欣赏两分钟,指纹就密密麻麻粘在边框上,得赶紧找眼镜布反复擦拭,这 “精致病” 算是把苹果的调性拿捏得死死的。
最惊艳的是握持感。6.5 英寸的大屏本该需要双手握持,可它 74.7 毫米的宽度配合微弧边缘,单手握持时拇指能轻松够到屏幕对角。应对早高峰挤地铁时,也能蜷着手指把它攥在掌心刷视频,口袋里揣久了甚至会忘记带了手机。但这份轻薄是有代价的:机身太单薄,放在桌上轻轻一碰就会滑出去,差点摔进咖啡杯里,赶紧戴上爱思助手的超薄壳,装上后厚度涨到 7 毫米,那份 “纸片感” 瞬间打了折扣。
性能表现藏着明显的取舍。A19 Pro 芯片确实够劲儿,开十几个 APP 切换都不卡顿,剪 1 分钟 4K 视频也能流畅导出。可一旦打开“原神”,麻烦就来了,没有 VC 均热板的机身7分钟就开始发烫,帧率从 60 帧掉到 45 帧,画面明显卡顿。试着把画质调到中等,勉强撑了半小时,机身温度已经烫手,温度计实测47度,只能暂停游戏等它降温。看来这颗旗舰芯片在 Air 身上,更像是 “花瓶配置”,真要重度游戏还得靠 Pro 系列。
续航是爱思助手比较意外的部分。3149mAh 的小电池本以为撑不过半天,实际测试却超出预期:2小时的中度实用为32%耗电量,日常使用8小时仅耗电79%,相对来说还是可以满足大部分用户所需。
拍照系统的 “偏科” 太严重。4800 万主摄在晴天表现惊艳,拍窗外的梧桐树能清晰看到叶片的绒毛,色彩还原比 iPhone 16 更通透。可一到暗光环境就拉胯,晚上拍路边的烧烤摊,画面满是噪点,连烤串的签子都糊成一团。
最让人头疼的是没有超广角,如果周末朋友聚会拍大合照,退到墙角也装不下所有人,只能让后排的人半蹲,最后照片里的人个个姿势怪异。不过前置 18MP 镜头的 Center Stage 功能很实用,视频通话时起身拿文件,画面能自动跟着我移动,再也不用对着屏幕喊 “我在这儿”。
系统和细节藏着不少小遗憾。iOS 26 的 Liquid Glass 界面在这台手机上格外通透,图标像浮在玻璃上,可单扬声器的音质实在拉垮,午休看剧时,爆炸声听起来像放鞭炮,低音几乎没有,只能戴耳机用。传 100 张照片花了整整 8 分钟。最麻烦的是 eSIM 绑定, 后续用户们应该需要跑营业厅花不少时间来办理。
爱思助手给 iPhone Air 贴了钢化膜,套了边框壳,活像给精致的艺术品穿了防护甲。它确实是台 “场景机”:适合每天通勤挤地铁、用来刷社交软件和接电话的轻量用户。撑不起出差党、摄影爱好者的需求。
其7999元的起售价不算便宜,可那份揣在口袋里的轻盈、拿在手上的精致,确实是其他旗舰给不了的。如果再选一次,或许会接受它的不完美,毕竟在这个追求 “堆料” 的时代,能把轻薄做到极致,本身就是种勇气。